% a0 _5 H( X1 ] 记者:开锁行业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行业,公安机关对开锁公司和从业人员是如何进行社会管理的?8 ^' T8 H# o+ J+ }2 h
3 S( E. R+ z D+ N
公安部:2007年和2010年,公安部会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分别发出规范性文件,要求相关对口部门对开锁业这个特殊行业进行管理。工商部门对非法从事开锁行业的单位可以取缔。现在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开锁工具的购买尚不规范。事实上,公安机关侦破的很多案子,不是从事开锁的人员做的,从业者进入到这个行业绝大部分是作为经营项目来做的,一般他不会去做盗窃这种事情。那些盗窃的人,好多案子里都是要么是坐过牢,在牢里跟别人学的,然后网上买的光盘,自己学习开锁技术。 , k3 W3 Z/ {3 D% o; B* Y) f " a# c& ?1 |% B+ W 二是非法培训开锁技术。现在在网上和社会上也有很多广告声称可以短期学会开锁,这些都是社会管理的不安定因素。整个开锁工作流程都是严格要求的:首先,有人要求开锁,开锁人员必须要求对方出示证件,需要验证、登记。各地都有开锁记录单,里面有开锁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假如不能出示证件的话,我们要求他找居委会或者物业,或者第三方的见证人到现场。还有一些说证件放在室内,这样可以要求其开锁后出示证件,如果没有就要报警,这就是服务登记。还有一些比如说金库、车锁、保险柜这些比较贵重的,就要求的更加严格一些。2 ]: R# ^* |8 I+ \
5 S- ]- }- I. P* @
2010年,公安部曾要求各地主动去摸查辖区情况,到底有多少家是正规的开锁公司,掌握合法经营的名单并定期对社会公开,网站上能查,这个是我们正在做的。/ `. O7 a: _* _$ K' ]9 }
$ {7 e, L+ u% _" o0 N
记者:各地落实执行情况怎么样?8 P. J& r6 A% a' K- ~% }
/ m8 Y3 B' ]8 }- o3 w' ]1 C- B8 V1 |
公安部: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管理,比如黑龙江省人大出台法规,明确规定开锁业为特种行业,除到工商领取营业执照外,还要到公安机关领取特种行业许可证,这样才能够正式营业。黑龙江要求全省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车辆,并且与114查号台沟通,只有合法的开锁公司才能够在此登记,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非法行为。江苏出台法规,要求从业人员在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后必须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公安机关把它列入名录并对外公布,凡是在名录中的可以正常营业,而不在名录中的则可对其进行处罚。另外,辽宁、吉林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 L* s! K$ ?% o: Z) O
) t# {& Y" X y/ B b 记者:开锁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需要经过哪些程序才能获得?7 K- X6 D5 v& {( x3 y/ c( k/ [
% O* }, x, N# i, X! k6 h' u
公安部:个人或团体要从事开锁行业,需要去工商部门登记,领取执照,就算是合法的从业人员或单位。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些省市规定从业者在领取执照后,还要到公安机关领取特殊行业许可证,或者到公安机关备案。 * K; \& [9 Q* _3 e* g: e$ V( Z " O3 i7 `% b& {3 ]. [ 记者: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开锁服务,应该注意什么? $ D! Q; p- G* H: b, b3 |4 Q: V$ v/ }, f0 k
公安部: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在遇到开锁难题的时候不应该盲目相信一些街边广告,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联系开锁公司。开锁时应查验对方的证件,如果遇到可疑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人员应当及时报警,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非法营业人员也应该及时举报。& v6 Z2 q+ f" K& S4 b. o: a
5 B# n: d) ]; z& P' A
记者: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私人开锁公司,对于这一现象公安机关有没有具体计划开展专项整顿?# U" R& W9 h4 r5 t% m+ P* O. a
/ o+ j7 }) C+ Z 公安部:公安部已经开始起草相关规章,将征求各地的意见,根据各地的意见再修改,在合适的时机希望能上升到法律法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跟网监局积极沟通,要清理网上销售开锁工具的和非法经营开锁工具的这类信息。“清理网上黑市”这个行动就把“开锁”纳入了其中。关于开锁工具,我们认为还应该从源头做起,开锁工具,谁负责生产,生产了卖给了谁,在以后立法中会尽可能地把这块内容纳入进去。0 g- I. [! f2 r1 O& ?-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