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和母亲有关的青春期带锁日记

民用锁艺 2008-8-30 08:59 888人浏览 0人回复
原作者: 网络转载 来自: 中国青年报   收藏 邀请
不瞒你说,我小时候也有带锁的日记。

    不是每天都记,在有事的时候才记。

    不是风花雪月的事情,不是少女心事,我成熟得较晚,是那些和母亲有矛盾的事情。

    那个年纪,总觉得不被理解,所以日记里总有这样的文字:“她怎么就这么不了解我真正的想法?”“她为什么总是要逼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还说是为我好?”……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仍然感觉不被理解。谁能真正明白另一个人呢?即使那人是生你养你,觉得是最爱你的母亲。只是,现在已经学会了宽容。

    所以,看谭恩美的书会有感触。

    《接骨师之女》。母亲茹灵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为了防止遗忘,她将自己的身世和家族秘密记录在案。女儿露丝是一位代人“捉刀”的作家,在与男友同居十年后陷入感情和事业的低谷。女儿在读了母亲的记录之后,终于理解了母亲的过去,明白了母亲性格中的种种别扭与为难,于是谅解了母亲早年对自己的伤害,反省了自己年少青涩时犯下的种种错误,也因此更加深层地挖掘到自己性格之中的问题,与母亲、与男友的关系也最终得到和解。

    和成名作《喜福会》一样,谭恩美写的仍然是华裔移民母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之间的矛盾显然更大,因为女儿已经是美国人,是美国思维,而母亲依然是中国人,虽然她已经在美国生活多年。

    这一点,谭恩美应该深有感触。她的小说都有很重的个人色彩,《接骨师之女》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本,“小说就像镜子,反映出她本人的生活”。谭恩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一如既往,看《接骨师之女》,我的视点在女儿那里,或许这源于我的身份——一个女儿。小说里那些抱怨母亲、讨厌母亲的感觉也曾有过,只是这几年,不得不承认,即便青春时期有那么多不满,而我,还是非常像母亲,包括她性格的优点和弱点,那些我所讨厌的性格,还是顽强地在我身上扎根。

    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母女关系是最好的。不过我觉得这是没有动脑筋的说法。人和人的关系,再如何亲密,如果深思,都有矛盾的地方,有矛盾,并不是说明关系不好。

    曾经认识一个人,她说她和母亲互不需要,因为在最容易建立亲密关系的幼儿时期,她被母亲寄养在乡下亲戚家。后来,即使她被接到母亲身边生活,母亲在她的成长中并没有参与很多,就连来月经,都是姐姐告诉她的。她一直都觉得委屈,一直都和母亲亲近不起来,她不喜欢母亲的性格……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她也有了女儿,可仍然没改变和母亲的关系。没想到,这个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很多人都说自己也有类似的感觉。

    有这样的感觉并不奇怪,也并不大逆不道。

    人是生了孩子就成为母亲的,那时,或许她自己的性格都还没有成熟,怎么做母亲,她也是需要学习的。孩子成长,什么样的环境,接触什么样的人,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或许是这样的母亲,有了这样的孩子。

    有差异,有争论,有矛盾,都在所难免。那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事情。

    我现在早已不知道把日记扔到哪里去了,甚至早已忘记那些在青春期和母亲吵的架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在渐渐成长中,我知道和母亲的差异,也知道我们的共同,我所要理解的是,她做这件事情的缘由,要知道,她也是一步步长成这样的,她也有她的母亲,有她所生长的环境。

    只是,我现在想要一种更成熟的母女的关系,这种关系里,母亲和女儿都在成长,都在变得成熟,她们不一定认可对方,但是会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心里在想什么。正如《接骨师之女》的最后,茹灵给露丝打电话:“妈妈就是想对你说,希望你也能忘记那些委屈,就像妈妈,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希望你能原谅妈妈,妈妈很抱歉,曾经伤害过你。”而挂断电话后,露丝哭了整整一个钟头,她太高兴了,终究她们母女还来得及原谅对方,也宽恕自己。

推广广告
全方位提升锁匠技能训练 汽车解码与民用钥匙综合能力提升 现场实操教学25天学会为止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热门问答
中国锁艺人,这里是一个锁的世界,锁匠行业交流门户网站,聚集了锁具爱好者、锁具开发者、锁匠、锁匠协会、锁匠俱乐部、锁具企业等会员在这里交流互动。锁艺互动,技艺飞跃,洞悉锁艺奥秘。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

  • Copyright © 2008-2022, Lockartist  | All Rights Reserved. 锁艺人 | 锁匠 | 开锁 | 开锁学校 | 西安开锁 | 西安汽车钥匙
  • 西安锁艺人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12005758号-11 | 电子营业执照 | 经营许可证编号 陕B2-2020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