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R0 e5 g# A n3 x7 R; q带算盘的司马秤,象牙作秤杆,十分珍贵。 一杆秤,可以像手机一样揣在兜里,伴随客商走南闯北做生意……广州商人,凭着这杆秤和精明的头脑,孕育了著名的“十三行”商业奇迹。如今,往日的繁荣已成历史,但十三行商贾曾使用过的商用器具则被有心人士保存下来,成为一部可以看得见的西关商业史。
4 U" D; Z5 L2 b$ ~5 ^, Q& o3 C# x 广州收藏发烧友邹永生的藏品琳琅满目,司马秤、古老的算盘、各式各样的铁锁,都是西关商业文化的结晶。“广州是当时对外商贸门户,所以很多东西都是其他地方的商贾没有的。” ; L% q4 j2 q- v, z& U7 n! ^% V L4 V6 F
司马秤:贵货必须用贵秤
* G' g- V8 e2 m5 \: ` 贵重金银,长白山的千年人参,鹿茸花胶,价值连城,这些货品在商贾交易时重量可不能有丝毫偏差。200年前,没有高科技的电子秤,但十三行的粤商就已拥有精密的司马秤去称量。; {' z. h3 n; Q
“司马秤是西关商业文化的一个象征。”邹永生的藏品包括近千杆从清代到**初年广州大商巨贾们使用过的司马秤。他说,司马秤讲求的不仅是精确,也要求其与称量的货物必须“门当户对”。“称鹿茸、人参、虫草这些最好的药材,司马秤自然也要用最好的,这才有大户的气派。” “清代粤商的司马秤,制作用料是全国最顶尖的。”司马秤的制作用料主要体现在秤杆上,按照价值依次可分为象牙秤、象骨秤、红木秤和竹秤等品种,其中前两种价格很高,甚至贵过其称量的金银珠宝和药材,一般的商家用不起,多为乾隆、嘉庆年间十三行的大型商行、药铺拥有,一般商人使用最普遍的还是红木秤和竹秤。
$ H$ D9 e( N" ^$ |8 @ 算盘:豪华莫过象牙珠. i2 _* W. d% B& Z$ |% a
在邹永生的藏品中,重要的一项是算盘,从巴掌大小的微型到一米长的巨无霸算盘都有。 据介绍,算盘的用料则主要讲究在算珠上,清代粤商所使用的算珠,好的多为酸枝制作,经年累月,色彩依旧红润丰腴。高档的多为牛角珠,“最豪华的莫过于象牙珠。”记者看到,清代留下来的象牙算珠经过一两百年的时间流逝,现在已经微微泛黄,但当年商行的豪华和铺张却很难让收藏家忘却。
7 C4 I& v9 d- p1 g( H1 E 虾公锁:开一次要两分钟
# d5 T5 s5 J6 p9 a6 F# ]7 |& | “做了这么大的生意,还必须要好锁锁起来,才能积累得了财富。”桌面上,一把清末民初保留下来的“虾公锁”静静地躺着,足足有40厘米长,个头如同一只超大龙虾。虾公锁在清代中叶就开始在西关的商贾之中广泛使用,全由生铁制成,由于形状似虾,故得名。锁内置弹簧近十条,需要用一根筷子长的钥匙才能打开,开锁者必须是行家里手,否则无从下手。采访当天,邹永生足足用了2分钟才打开了这把虾公锁。(摘自:新华网)# ] i% C* U$ ]
! F D# a( H1 n* w, n+ N8 ^, l
[ 本帖最后由 spring 于 2008-9-27 19:2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