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锁”
# j1 z' ~) z" O1 O , I! V6 t1 K+ v( I; ~/ d
——成都锁具收藏爱好者周汉春 朱建国/摄影' z# L- `. S& x4 O
% u2 Q% Q1 |5 d: `) E1 q
- Z+ e; F A. n E8 ?
6 [$ |) M" e: D" l7 |) [0 `/ p, `
收藏中最大的一把古锁长一米、重8公斤(用于牢房或粮仓) ! w& d7 A: S h; C
/ j4 B; f/ \$ R' w) j& f) F0 O
3000把中华古锁 “锁”他一生/ R) @9 _2 F( G2 m) ^
\6 i, C1 ]0 ?2 x u6 e) Q; ?9岁那年,顽皮的他因砸坏家里一把祖传古锁而惹怒父亲遭到一顿“暴打”。为弥补过失,他发誓定要找回一把同类型的锁……从此,他便与“锁”结下了不解之缘。
& e1 C7 V4 W7 ~: w- F
/ Z2 S3 U4 B s6 m5 E! v& u/ x如今,他收藏的3000多把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民国的锁具,品种有长命锁,迷宫锁,诗文转轮锁、配饰锁、刑具锁等稀奇古怪共1500多种。用材上,有金、银、铁、玉、木、竹不等……这些形态万千,年代不一的中华古锁,将他“锁”了四十多年,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锁具收藏大家。他,就是成都锁具收藏爱好者周汉春。
; U& B8 b3 O& d. |2 H; I/ C8 G6 m
, Y$ Y1 b+ J! i; S偷吃饼干 砸坏祖传古锁
. Q3 Q% t) |# G+ m
5 R- y% H# W3 {( |和锁结缘,还得从周汉春一段孩童时的趣事说起。“小时候我们家并不富裕,记得9岁那年,父亲将买回来的饼干藏在柜子里。香味不时从柜子里飘出,一天趁家里无人我就起了‘歹心’……”周汉春回忆说,当时无论如何也弄不开这把锁,于是干脆找来一把榔头砸坏了它。待父亲回家发现后,恼羞成怒对他一阵暴打,同时不住地训斥道:“那是我们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古董’啊……”后来他才知道它是世上最早的一种诗文转轮中式密码锁(无须钥匙开),从那一刻起,他立志此生定要找回这种类似的锁以弥补过失。十多年后,在绵阳一个收荒匠的手里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几乎同样的锁。“由此,爱锁、寻锁、探究中华古锁就成了我生活的重要部分!”周汉春说道。
( w# w, G3 Y# b8 g# D% f( `0 Z5 d
# l& F" o1 y2 A# a% z" P: Z
* V9 S G' q+ \$ r3 H2 L# v9 a! C$ O- S( E |7 z
千奇百怪的古锁
) l- j0 H% ^! J* F$ m( [* W4 {0 T6 L. v" W, E5 Z: S9 h& s
参加《鉴宝初选会》 无意成专家
+ D9 m' R& c# ?2 h
: C( U' H. j) `& \2005年7月18日,成都锁具收藏爱好者周汉春终于如愿以偿地从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了《鉴宝初选会》的入场券。他抱上从成都带去的一箱子“宝”等候在候选区。周汉春清晰地记得,当时整个等候鉴宝的人员多达百人。初选会分为字画、玉器、家具、陶器等杂项10多种类。偌大的候选厅几乎坐满了参加初选会的人们。8 c) M' M6 {8 g1 T
8 w( e1 @8 a3 w" d
“我一直等到几乎所有排号的人都鉴别完离开专家室了。”周汉春说,提着包袱离去的人们表情各异,有人悄悄地快速离开;有人骂骂咧咧;甚至有人说:“到这里来没有关系不行,‘东西’怎样不要紧,专家说了算!”: V4 C3 j3 Y9 a9 X) h- O4 c
* A9 _. P' V. ?! Z$ K# h6 n% G
最后的初选时刻到了,周汉春提着箱子进去。“什么东西?”“是锁”。编导人员和专家们好象不屑一顾。他把箱子放上鉴定台,打开将“木锁匙”取出,马上就有人说:“不是锁,是木门闩!”他强调:“是锁,肯定是锁,而且是金属锁之前的原始状态的锁!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仍然抱怀疑眼光的编导立即请木器专家仔细辨认。
- F% }: |, c% Z E9 o; V " s- [% L4 n9 C
“的确是锁!”专家也十分肯定地说道。“我心里一阵爽快。”随后编导让他将箱子里全部的锁具都摆出来。遵从指挥的他将所带去的战国时代青铜方形镏金锁和唐代银制镏金刻花锁等40把锁一一放在鉴定台上,专家们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古锁目瞪口呆了。4 H: s8 H- N# n4 l
4 i* \$ C( d1 ]“可能是因为现场的专家们还没有见到过如此‘复杂’的锁具,他们迫不及待地咨询我有关这些锁的种种情况。”周汉春说,甚至有专家当场提议为这些罕见的古锁拍摄一个专题片。现场,有几位铜器专家和古机械专家们直接让他自鉴哪些锁是最有特色的。
, C) L; @3 ]5 g, | % U# S8 `) k$ ]) x0 }
庆幸的是,他的6把古锁当场被《鉴宝》栏目认可并留下。接下来《鉴宝》栏目的编导人员专门约他一同回到成都,拍摄制作了题为“中国古锁”上、中、下三集专题片,并在当年央视的几个频道先后播出。6 E9 T! a, ]2 O1 k2 v$ z
5 U/ @) A; ~+ |7 ^$ s9 x9 |
“哎,虽然那次如愿以偿,能够有机会在央视《鉴宝》节目上展示了一下我的收藏成绩。但是,原本想利用这次机会把宋代以前的古代锁请真正的专家鉴定一番,谁知……。看来当今中国,称得上古代锁具的专家只有我自己了!”周汉春自信地说。) [6 k3 Y/ ~7 a8 N# D
1 Q8 S2 M8 N/ ]( c; |2 l$ i7 V' x2 O- X/ \+ x; a
: o( G6 e1 O6 x% @/ \) ^潜心研究古锁的奥秘
- d) b; j3 T8 e- r
" j3 z% h, A% s( @; x1 ]! l搜寻古锁 踏遍大江南北+ I$ H4 y9 @/ ?/ A0 V7 k
s; T5 X' }* T" X4 J
“千家万户搜寻来,集成锁阵看古今。”在周汉春的家里我们看到他亲手书写的一幅字画。
2 q( `, w3 Z! L/ h/ `9 }8 t
3 t6 @$ [: U6 J4 y. c3 `在周汉春的眼中,锁的历史就是一部民俗史和科技史。为了收藏这些古锁,他耗费了近40年的时间四处搜寻,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这么些年来,我的闲暇时间几乎都泡在全国各地民间的古玩市场里。”周汉春自豪地说,无论是北京报国寺古玩市场还是丽江古城中的大小古玩商店,甚至新疆、西藏等地的古玩集市他都成了老主顾。“当然成都就更不用说了。”周汉春说,从70年代初成都最早形成的猛追湾古玩市场,后迁移到青羊宫的二仙庵,再到后来的送仙桥……只要他在成都,每逢赶集无不造访。他说,以前最大的朋友圈就是收荒行业,成都四门无论老小收荒匠几乎都成了他的朋友。甚至周边乡镇的收荒铺只要有锁都会给他留住,“因为我会高出纯铜的价格打批发全部收购。”! G6 P' ~: j' H. a+ j
" K& |% n- t) V满屋古锁 “锁”他身心$ J; z# m' c4 ^" u1 Y! A& m
5 N, S3 K4 z2 d1 S0 G' x“锁一切能锁之物,锁一切能锁之心。”走进周汉春的家让我们立即嗅到一股金属的芳香。无论桌椅板凳还是墙上地下都被锁霸占。甚至厨房的饭桌也被一把一米长的大锁临时占用。为了妥善地珍藏这些古锁,周汉春可谓煞费苦心。他在自命的“千锁斋”(书房)里用金属材料搭建成一排排货架,并用收集来的300多个大大小小的月饼盒、茶叶盒、饼干筒将这些古锁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上面。
0 U) @& [: ?0 r& ` 2 O6 i' I) f/ B; K
“家里的钱都被他‘锁’光了!”采访中,坐在电视机旁始终一言不发的妻子突然抱怨道。“没关系,只要能够吃得起饭就行了!”周汉春微微一笑地回敬说。! P# Q0 f `7 K' Z7 w) [3 v0 ?
" _' a9 }5 v; O0 A
) ^4 k* L: F# A+ ~
. \, A' F a' W+ }唐代银制镏金刻花锁 9 _- C Z& r/ T0 \
. e* H/ V i4 @' G0 c
谈锁论道 妙趣横生
" w3 l; Y4 i8 S" X9 O ! q* r6 F3 @$ S) l) ? V
“每把锁都藏着许多玄机,要了解锁具,不仅要懂得机械,还要懂历史懂文学。”周汉春捧出他收藏的一把最原始的木锁(也叫“求爱锁”)讲道:“这把木锁的结构体现了4000多年前祖先为了安全的需要,从门栓演变成这种木制结构的锁体。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他详细地介绍这种锁的用途:“这类锁一般存在于藏区,开启完全是凭借经验和技巧。如果有小伙子看上美丽姑娘,他就会用这个木头钥匙去开女孩家的木锁,如果女孩家人喜欢这男孩的话就会偷偷地告诉他开锁的诀窍,这样男孩方可顺利地抱得美人归。”
, M n, N' V7 F5 w% {. g+ R6 f
! a/ _ E$ h C/ n! U) M“之前,号称世界上最小的锁在英国,只有2.6克。”周汉春用手指尖拈出一把还不及指甲盖大的袖珍锁向我们介绍道,“这是一把清代大户人家用于锁精致鸟笼的白铜锁,只有1.2克。它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小的锁。”
$ E. }! h% X. d
+ i3 e# d8 M, L& h) C4 g" d“锁,从生活实用演变成各种的配饰,比如长命锁、千家锁,寓意是锁命、锁情、锁平安……自汉以后,锁,又进入了诗词歌赋,尤其是唐诗、宋词中大量运用‘锁’升华了的概念,比如:锁山、锁水、锁风光。如今,人们把锁的含义更加现实贴切化了比如:‘大雾锁蓉城’……”周汉春将古锁的发展分析得头头是道。# P( f' `9 x) G! T1 k$ j- o" V$ C
8 ~$ c n, c4 }
潜心编写 古锁专著: y% c( M- F8 \' G& Q8 N7 ~: h
# {# ~, M* U3 a! h4 O“中国有着这么悠久的锁文化,但目前正在潜心研究古锁文化的人并不多,直到现在也找不到一本关于中国锁具详细介绍的书籍。所以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将中国古锁文化用专著的形式表现出来,书名暂定为《中国锁具与文化》。”周汉春最后强调地说:“我没有理由不完成这部专著,因为我‘霸占’了太多的中国古锁。我争取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填补中国古锁研究的这项空白!”
6 n( G) \/ p& c- S# y4 r% i2 I6 G6 Z2 N6 i3 |/ @" z' B8 n* ^
4 q9 f* A; S* r) V. [9 R
5 X% n( z/ x: o+ v诗文密码转轮锁 ! k1 B; s1 z. ]8 }" O
) F2 E/ B+ {5 {/ ` @
) H* U2 G0 _1 u5 z( h9 i/ k9 v" ]/ J% \6 W2 X$ a5 _8 Y6 ^, c/ Z* a
诗文密码转轮锁
9 p- w7 f+ c. ]/ C6 O8 C
- t. {7 A3 O: t1 S6 k& @; S$ s ^7 s5 B* \* b* U) N- Y$ W
Z( f/ X3 E l% J9 g, h- ]300多个月饼盒将这些古锁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千锁斋”里
+ U) q" b" ?% h- K' t! Y
2 G1 h8 r. h/ x- q6 a5 m) y
- C7 z v# ]5 B& P& R6 A e8 D) U9 l1 i ~ |4 E
金属锁之前的原始状态的木锁(距今已有4000多年)
& L1 f- _6 y! \2 B1 T9 G R# R! ~0 p& t& c3 j5 l& T
7 C! W Y: q9 C, d+ c
2 T6 d7 t8 W% `8 ~" Q陶醉在锁的世界 |